北京市海淀区是全国40个中小学体育教改试验区之一,长期以来,该区的中小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备受瞩目。教育装备采购网作为一个专业性的信息交流平台,一直致力于传播一线教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经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了深入了解其工作特色,近日,我们教育装备采购网的采编特意走访了海淀区教委体育卫生研究中心主任马受良老师。将近一个小时里,马主任讲工作经验如数家珍,展望未来踌躇满志,所讲内容也让笔者耳目一新。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体育卫生研究中心主任马受良老师生活照
教育装备采购网:马主任,您好!请您大致的介绍一下, “十二五”期间,海淀区体卫中心的工作主要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马受良: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有十年了,海淀区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体育教改试验区,与其他区县的学校体育工作的侧重面有所不同。我区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历经十多年的沉淀,海淀区的中小学体育工作,从思路和概念上来讲,有着一个“三维式”的发展特点,所谓“三维”,就是像几何立体图形中的“X、Y、Z”轴,用这个图形来形容比较形象一些。
“X轴”所指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为全区24万中小学生搭建一个体育锻炼平台,使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有效提高。群体体育水平的提高了,整个体育工作的基础也就夯实了。
与“X轴”相呼应的,就是“Y轴”,所指的内容是有效提高学校竞技体育水平,沿着这个思路,海淀区教委于2001年提出中小学体育工作 “1+X”的构想,要求每个学校根据学校自身场地和师资特点,重点发展一个适合自身的体育特色项目,围绕这个“1”,再积极开展其他若干项体育活动。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能掌握一项体育专长,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其他多项体育活动。
教委大力支持学校组建高水平的运动队,鼓励他们开展、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活动。一直以来,我区教委根据这一思路,紧扣田径这个基础项目,常抓不懈,凭借这一条件,海淀区中小学田径运动队连续多年在本市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各个组别的冠军。
在田径项目出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大力发展一些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如游泳、健美操、足球、篮球、轮滑、定向越野等二十多项体育项目。近年来,在部分具备场地条件,有学生需求的学校,还发展高尔夫球、网球等体育项目。可以说,我区中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可以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为了让众多体育特色项目有一个展示、表达的舞台,我们区教委组建各种各样的比赛平台(如校级、校际、区级运动会),让学校的各类高水平运动队有一个广阔的施展平台。
“X轴”与“Y轴”的互动支持作用就在于:群众性体育的基础形成了,才可能为高水平的运动队输送人才,另一个方面,高水平的运动队伍,其标榜、模范效应也带动了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我们这一构想,与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验,在思路上是不谋而合的。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运动的技能,参与若干项体育活动,通过纵深角度的“Z轴”就浮现出来了——如何建立一个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因为,无论学校的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得多么好,高水平体育竞技队伍建设得是多么优秀,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为了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身体素质评价体系,区教委未雨绸缪,在2005年就开始设立区级“十一五重点课题”——《北京市海淀区与日本广岛地区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的对比研究》,2006年派遣谢娟老师(现任海淀区体卫中心小学体育教研室主任)前往日本广岛大学学习体育评价理论,通过3年时间的研究学习,完成结题报告,为海淀区建立并完善 “中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有了一套科学的、可量化的评价机制,学校的领导和体育老师有了参照标准,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相应的就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学校体育工作了。为了加强监督,我们区教委对全区所有小学的五年级学生进行全员体质健康监测,到今年为止连续进行了4年,区教委组织人员到每个学校现场进行测试,并统计数据汇总分析。通过这样的监测,如实地掌握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既为教委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也让学校体育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
这个评价体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家长能依照这个标准,对孩子身体素质进行自检,起到监督学校体育工作的作用。
总而言之,海淀区的中小学体育工作就是按照这个“三维”的思路来开展的。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从今年开始的5年中,我们把这个体育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踏踏实实地再往前走一步,建立“海淀区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指数”。
教育装备采购网:海淀区教委通过哪些方式,来促进学校方面加强体育工作?
马受良:海淀区教委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视中小学体育工作,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对待。
一方面,教委经常组织学校管理者参加与体育有关的各类学习培训、考察活动,提高学校对学生体育与体质健康的重视程度,通过各类宣传、评比活动树立典范;另外一个方面,回到前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建立并完善一个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框架系统,指引学校依据哪些标准,来开展体育工作。
这几年来有一个显著的变化,现在海淀区的中小学在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时,都是把学生体育健康工作放在第一位来介绍的,很多校长不仅抓德育、抓智育能力强,也对体育十分精通。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
教育装备采购网:海淀区有不少的体育传统特色校,他们对于全区的体育工作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马受良:这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主要还是起到了一个明星引领的作用。其中有不少北京名校的项目名声显赫,比如:清华附中的田径、篮球,101中学的田径、艺术体操,人大附中的足球、田径,育英学校的游泳等等,为数众多。毫不夸张的说,让一些学校的田径特长学生参加亚洲的成人田径赛事,获得名次都是有可能的。此外,体育传统特色校的发展,也为国家的专业运动员队伍储备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经过多年建设,在不少的学校,都营造了一种“人人追求健康,人人追求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学生们都踊跃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每年海淀区都举办 “风采大赛”,每个学校推荐两名学生(一男一女)作为学校的“健康大使”,到区里来参加比赛,通过预赛、复赛、决赛层层环节,推举出20名“海淀形象大使”,这一赛事,在学生中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家长们的支持作用也很大,海淀区作为一个教育大区,学生家长对于新兴体育项目的参与度是比较高的,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高档次的高尔夫、网球、轮滑等体育项目,还有登山、滑冰、健美操、定向越野等。家长们的参与,极大地丰富了海淀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内容。
教育装备采购网: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基本要素,也是我们网站关注的重点之一,您能谈一谈对于目前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的看法吗?
马受良:场地与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没有场地,体育活动无法开展,就成为无本之源,没有器材,体育锻炼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目前,海淀区的中小学场地建设与器材配置,在北京市是名列前茅的,这得益于教委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对学校体育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物质投入。
要说到提议的话,倒是谈不上,我可以就一些情况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在中小学,我认为器材的配置要因地制宜,应当根据自身的场地与师资力量条件,按照《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来有选择地执行,要本着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型的原则配置。在小学,有些配置项目如平衡木、高低杠,让孩子用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些器材,校内学生并不喜欢,或者老师并不擅长使用,容易闲置下来,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让器材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有关学校体育的装备工作进行之前,我觉得应该先参考体育专业人员的意见比较好。(教育装备采购网 裴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