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的论断。然而,对于中国的普通教育而言,如何才能借着互联网的东风,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校园生活优质化?想必是校领导需要考量的头等大事。
其实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初,各大中小学校都憋足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劲儿,誓将校园信息化打造起来。从此,校园屏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管你大的小的,先到碗里来,校门厅、走廊、会议室、食堂、图书馆、教室……真可谓无屏不欢。
数量如此之多,看上去绝对长了一副教育信息化的脸蛋,可具体的师生体验如何呢?紧皱眉头?摇头晃脑?还是点头称赞?这些屏是否真的助你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飞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回眸校园屏幕这些年……
自上而下的说教式信息发布系统,多由电教老师管理并发布信息,该系统具有模板重复使用,终端集中管控以及身份认证等特点,但恰是如此,导致资源不足,无法保证内容定期更新,久而久之,便是死屏一块。
交互式信息发布系统,师生们可通过触屏点播自己喜欢的节目,主要分为体感、遥控、语音、短信互动等形式。人机互动,支持翻页和拖动。令人遗憾的是该系统仍以信息推送为主,功能结构呆板,内容及时更新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交互,仅是一种摆设而已。
功能型校园交互屏,以电子书阅读,查询机,电子班牌等为代表。这些屏打破了传统硬件升级创新模式,根据师生需求进行软件应用研发,在校园屏幕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由硬到软的转变,凸显了校园屏幕的价值。而对于师生们与时俱进的深层次需求,却没能及时跟上,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面对校园屏幕这些年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乐知行软件首次提出的“校园智屏”飞奔而来。校园智屏实质是硬件屏幕+软件平台的组合,他们摒弃了传统软件产品模式,结合互联网思维,采用了云平台服务方案,完全以老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老师教学,引导学生成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理念,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感和积极性,从而对校园智屏产生依赖和黏性。
一起来看乐知行智屏是如何实现校园文化逆袭的。
采用云平台服务
校园智屏平台载体是乐知云这朵“教育云”平台,乐知云可以提供的校园应用多达六十个,面向第三方应用开放,数据接口和智屏无缝对接,且技术和管理优势不言而喻。
师生关注的,才是我们要做的
不再是单纯的功能创新,智屏的设计中心是师生,对学生兴趣引导,优秀作品展示,个人数据查询,成绩、刷题、评价、阅读等等,德育培养等等,对老师提供教育圈咨询服务,班级文化建设,作业、通知、值日生等,家校互动图说墙,校园岗位报名服务,学生电子评价等。
因地制宜,部署灵活
与传统功能单一的信息发布不同,智屏为每一所学校量身设计,采用“因地制宜,灵活部署”,学校可以根据校园不同的场景需要,合理的选择应用模块。校园行、活动展、玩中学、荣誉榜、校内通、家校图说墙、高校通、签到簿、阅读有感、博物馆、科技馆等等几十个模块,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屏幕,选择不同的若干模块。还可以将第三方或者校园已有的模块组合到智屏,极大的提升了屏幕的创造力,有针对性的实现了屏幕的实际应用价值。
交互体验更加人性化
相对于X86的鼠标操作习惯,校园智屏基于安卓开发,参与互动更加人性化,内容的设计效果更丰富。例如:校门厅对外宣传的屏幕,设计一本相册书,让学校的来客可以三两分钟翻阅我们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校园荣誉等。
教育圈、校刊、网络教育期刊的滚动查阅,浏览方式人性化。
信息发布获取灵活自如,做为校园智屏的一个功能模块,在无人操作屏幕的情况下,接收通知公告,也可以通过点击查询发布内容。
完全开放的操作平台
校园智屏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让校方和第三方应用或数据接入进来,避免了资源浪费。例如“玩中学”模块,就是结合了校园数字科技馆,数字图书馆,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应用,为学生提供寓教于乐的学习环节。
数据互联网化,资源可持续化
传统功能型屏幕只做好功能交给学校,数据都依赖于管理者的上传更新。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发挥屏幕的价值。数据互联网化,资源可持续化是智屏的实践经验。
1、通过数据抓取技术,获得互联网上历年高校的分数线,高校的专业专长,高校的综合实力等等,供高中生做为自己生涯规划的参考。
2、通过乐知云的应用数据,例如校园文明评比结果,教育教学咨询等推送到校园智屏模块,进行数据智能更新维护,实现资源可持续化。
3、移动端家校通应用,拉近了家长、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乐知行四叶草校信就是一款这样的家校的产品,老师们可以将优秀学生作品拍照分享到班级圈,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参加的航模参观过程拍照分享到班级圈,校园智屏通过抓取班级圈的作品图片,学生们饶有兴趣的通过校园智屏查看家校互动内容。这些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更新的数据,并不需要人去维护。
智屏的到来,满足了师生们无尽的校园乐趣和体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真正运用了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助力师生和家长,搭载上时代的快车飞奔向未来。